最好吃的还是部队大锅菜,忘不了的还是连队炊事班
对炊事班的老兵们而言,新兵连的伙食虽然算不上丰盛,但小灶和大锅饭的滋味终究不同。更别提班长直接把菜往你饭盒里倒的时候,那份量足得让人顾不上矜持,扒饭的速度都不自觉地快了几分。
说实话,这活儿真不容易。特别是最近几年部队搞改革,我们炊事班的兄弟也得跟着连队一起训练。每天就留两三个人在厨房忙活,其他人都得去操练。最难受的是,我们一年到头都没个正经休息日,毕竟一日三餐都得有人张罗。要是饭菜做得不合口味,还得挨连队战友们的数落。
在军营这个特殊的生态圈里,炊事兵往往处于一个微妙的境地。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,他们却常常被置于部队关注度的边缘地带。对于那些怀揣军旅梦想、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士兵而言,炊事班通常不会成为他们的首选。
新兵完成集训后,会按照各自的特长和表现被分配到不同岗位。其中,炊事班的成员构成往往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:一类是入伍前就掌握一定烹饪技能,主动申请加入炊事班的士兵;另一类则是因体能或表现欠佳,被连队"调剂"到炊事班的战士。这种分配方式,无形中为炊事班蒙上了一层特殊的色彩。
参军入伍的学历要求是这样的:城市户籍需要具备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,农村户籍则要求初中毕业。至于烹饪技能,这属于个人特长范畴,但并不意味着会做饭就一定会被分配到炊事班。具体岗位安排,部队会根据实际需求来统筹考虑。
需要说明的是,炊事班的工作并不轻松。战士们需要天不亮就起床准备伙食,经常要忙到深夜。除了日常的炊事工作外,还要负责副业生产,比如养猪等任务。炊事兵和其他兵种一样,都是普通士兵,在待遇方面没有任何特殊之处。
部队对纪律的要求非常严格,讲究的是"令行禁止"——命令下达就要立即执行,停止就要立即停止。所有行动都必须服从指挥,这是军人的基本准则。